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说明这秋天已经开始了,但大家可能总感觉仍在暑中。
确实,今年末伏还未到,却已经立秋了,所以凉风尚未能至,因此这民间也有“秋后一伏热死人”的说法,热气腾腾还要持续几天,才能迎来秋高气爽。
但毕竟时气运已经转到了金秋,阳气由夏长开始向秋收转变,因此我们也应该抓住秋天的时光,收养身心了。
一、增酸少辛敛肺气
立秋后,余热未散,秋阳肆虐。饮食上应该少辛增酸,尽量少吃葱、姜、蒜、韭等辛味之物。因为辛味通肺,可以助长肺气,过多摄入容易使肺气太盛,导致上火、便秘等秋燥的症状。
而吃一些酸味果蔬,比如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等,可以收敛肺气防秋燥。下面芹姐给大家推荐一个能滋阴润肺、生津止渴、简单好做的五汁饮。
(
长按保存图片,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!)
不过脾胃虚寒的朋友需要注意因其寒凉,不可多饮。
二、秋伤于湿,冬必咳嗽
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,此时盛夏余威仍在,气候仍会延续长夏的湿热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秋伤于湿,冬必咳嗽”,意思就是说早秋脾伤于寒湿,则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种下病根。
(
长按保存图片,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!)
大家根据自己需求酌情增减量。这款赤小豆鲫鱼汤功效特别好,尤其适合身体痰湿重、脾胃虚弱的人。
三、贴秋膘不能太着急
所谓“秋天到,贴秋膘”。但不可操之过急,因为经过一个夏天湿热的煎熬,大部分人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,所以秋天进补,重在平补,以滋阴润燥为主。
若补的太过,则容易加重秋燥,让燥热伤阴。适合吃一些蜂蜜、薏米、莲子、扁豆、冬瓜这些健脾胃的食物。
立秋之前阳气发散;立秋后阳气收敛。天地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,我们也要顺势养生,才能健康长寿。
参考文献:
[1] 张红.立秋养生 健脾润燥重收养.[J].健康报2020.8.
[2]何富乐.立秋养生知多少.[J].中医健康养生.2020.8.
[3]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.[J].中医药通报.2011.8.